編者按:8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顒印F陂g,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并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深邃思考,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西藏藍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連日來,藏研中心專家學者、干部職工持續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熱潮,撰寫理論文章暢談心得體會,現將部分文章陸續予以刊發。
雪山之下,青藏鐵路如銀色哈達蜿蜒延伸;雅江之上,清潔能源點亮萬家燈火。2025年,西藏自治區迎來成立60周年的輝煌時刻。巍巍青藏擎天而立,浩浩江河溯源而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雪域高原實現了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持續筑牢了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確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為西藏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根本方向。今日西藏,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壯麗篇章。
一、創新:激發高原發展新活力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西藏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優惠政策,健全多元化保障機制,走出了一條符合高原特點的創新之路。
科技創新平臺量質齊升,企業培育體系持續完善。近三年,自治區級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增長3倍、總量達103個,其中重點實驗室增至42個,實現翻倍增長。截至2024年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16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96家,覆蓋全區的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成,為高原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人才集聚與資金投入雙輪驅動,創新根基不斷夯實。西藏通過“珠峰英才”計劃拓寬引才渠道,2021年以來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430余人、急需緊缺人才480余人。2024年財政科技投入達5.62億元,較2023年實現翻番,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實支撐。
數字產業乘勢而起,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2021—2024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超14%。全球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西藏寧算云計算中心總投資118億元,正助力西藏打造全球數據集散地,培育高端科技人才,賦能數字經濟騰飛。
b協調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西藏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促進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經濟社會同步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基礎設施跨越發展,立體交通網絡初成。截至2024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達12.49萬公里,鐵路運營里程1359公里,開通國際國內航線183條,鄉鎮、行政村通暢率分別達97.99%和86.05%。昔日“高原孤島”墨脫已成熱門自駕目的地,交通巨變煥發雪域新生機。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大產業協同發力。2025年上半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70.73億元、529.79億元和782.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7.0%和6.9%。高原特色農牧業提質增效,綠色工業加速布局,現代服務業穩步回暖,文旅產業表現亮眼——接待游客3218.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15.52億元,分別增長11.7%和10.2%,成為消費增長主引擎。
居民收入均衡增長,城鄉融合深入推進。2024年城鎮和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5444元和21578元,是1965年的121倍和199倍;2025年上半年全體居民收入增長7.6%,農村增速同步達7.6%。
三、綠色:守護生態文明新高地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西藏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筑起堅實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清潔能源領跑全國,綠色供電體系基本建成。2024年清潔能源發電占比超過99%,西藏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電占比最高的省級電網,基本實現全清潔化供電?!笆奈濉币詠砬鍧嵞茉错椖磕昃顿Y占比達30%,已形成水電為主,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體系。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條“電力天路”建成投運,主電網覆蓋所有縣區,已建在建電力裝機容量2705萬千瓦,累計外送清潔電量超161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約1386萬噸。
綠色工業體系加速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持續提升。2021至2024年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7家、綠色工業園區1個;截至2024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總數達404個,“藏字號”品牌影響力和產業含綠量、含金量顯著提升。
生態惠民機制深化完善,保護與發展協同推進。西藏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全區國土面積的50%以上,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占比達37.95%,通過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機制,讓群眾成為生態守護者和受益者。2021至2024年累計落實草原生態補助資金136.8億元,惠及農牧民226.22萬人;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51.47億元,帶動10.3萬群眾參與公益林管護,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雙贏。
四、開放:拓展合作發展新空間
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西藏堅持以開放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拓展多元化市場,自信面向世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新格局。
外貿規模跨越增長,開放格局持續擴大。西藏對外貿易實現歷史性跨越,從1965年的693萬元躍升至如今年均百億元規模?!笆晃濉敝痢笆濉逼陂g進出口持續快速增長,2023、2024年連續突破百億元大關。2025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43.4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對尼泊爾進出口21.9億元、增長22.1%,占中尼貿易總值25.9%,面向南亞開發的“橋頭堡”地位更加鞏固,為服務“一帶一路”共建注入強勁動力。
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與特色產品協同發力。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新三樣”產品出口額達9.1億元、增長12.2%,凸顯綠色開放新優勢;“藏字號”特色產品加速出海,羊毛羊絨、青稞制品、藏香等出口近3000萬元。2024年邊境小額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總額分別達35.32億元和4400萬元,實現外貿提質與惠民利民相互促進。
開放平臺能級提升,多元市場拓展成效顯著。拉薩綜保區進出口10.7億元,在全國特殊監管區排名第52位;日喀則陸地港創新“鐵公聯運、一箱到底”模式,物流效率提升50%。對東盟、美國、新加坡分別進出口5.7億元、3.1億元和2.4億元,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32.7億元、增長18.1%,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9.9億元、增長12.5%,西藏正從開放“末梢”加速走向“前沿”。
五、共享:實現惠民發展新成效
共享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西藏始終堅持“所有發展都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生態搬遷與收入提升協同推進。2019年底,西藏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摘帽,26.6萬人實現生態搬遷與安居就業;2024年脫貧人口人均收入增長超12%,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民生服務持續優化,公共服務全面提升。西藏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西藏在全國率先實施15年公費教育;建成五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機構達7200余家,農牧民健康體檢全覆蓋,基本醫保參保率超95%;各項社保參保超760萬人次,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至月900余元和年5300余元;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68.17歲提高到72.5歲。
財政支撐力度空前,轉移支付持續賦能基層發展。1965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轉移支付2.6萬億元,年均增長14%;西藏財政累計支出2.83萬億元,年均增長14.2%。2025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17.89億元、同比增長13.0%,持續向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傾斜。
金融活水精準灌溉,普惠小微與涉農貸款高速增長。2023年以來普惠小微貸款增速連續兩年超30%,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4月末,涉農貸款余額1445.78億元、占各項貸款22.79%,有力支持高原特色產業和農牧民增收。
六、結語
六十載砥礪奮進,一甲子春華秋實。青藏鐵路延長線不斷向前延伸,雅下水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皬团d號”巨龍穿越崇山峻嶺,183條航線快捷聯通世界,“電力天路”點亮萬家燈火,5G信號送上珠峰之巔。西藏高質量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廣,一個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正在崛起于世界屋脊、屹立于中華民族之林,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
(作者席蒙蒙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京(2022)0000027

